202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云南省比较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作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这一发展方向,云南积极推动口岸提质扩能,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本文根据云南省对口岸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国家和云南省近几年的口岸发展情况,地方债支撑口岸建设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希望能为各方提供有益参考。
目 录
一、 口岸经济的概念
(一) 口岸
(二) 口岸经济
(三) 口岸经济功能
二、 国家发展口岸经济的背景
(一) 我国口岸政策背景
(二) 我国口岸经济现状
(三) 我国进出口总额情况
三、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一)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背景
(二)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三) 云南省专项债对口岸经济的支撑情况
(四) 云南省边境口岸进出口情况分析
四、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计划
五、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问题和举措
(一)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问题
(二) 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举措
六、 口岸经济相关政策描述汇总
一、口岸经济的概念
(一)口岸
广义:边境地区具有特殊机构和职能的外向型城镇,即口岸城镇。
狭义:经中央政府或经中央政府授权的省级政府批准对外开放,由国家派驻的法定机构依法履行检查、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等职责,允许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的港口、机场、车站、跨境通道等特定区域。
(二)口岸经济
口岸经济,指国家或边境地区以口岸为依托,围绕口岸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形式的多行业、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功能分工协作的综合经济体系。它涵盖口岸及口岸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旅游贸易、服务行业、进出口加工业、外向型农牧业等。
(三)口岸功能
口岸的基本功能是以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为基础,通过人力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等经济元素双向反馈而带动贸易、加工、仓储、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旅游购物、商贸金融、交通及服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发展,从而显现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二、国家发展口岸经济的背景
(一)我国口岸政策背景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经贸往来的桥梁、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展示形象的窗口。国家高度重视口岸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布口岸管理相关政策支持口岸经济发展。2021年9月16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口岸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为抓手,统筹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建设集约高效、运行安全便利、服务完备优质、管理规范协调、危机应对快速有效、口岸经济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口岸,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设。此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举措,推动口岸经济政策落地实施,详情见本文第六节“我国口岸相关政策梳理”。
(二)我国口岸经济现状
口岸开放发展与外贸进出口息息相关,2020年以来口岸发展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中西部口岸外贸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了11%,在全国占比较2019年提升1.4个百分点,达到17.5%,外贸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二是铁路口岸运量显著提升,中欧班列2020年开行1.24万列,运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综合重箱率达到98.4%;三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和海南自贸港口岸业务增长成为新亮点。海南自贸港免税品进口增长80.5%,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69万亿元、增长31.1%,新兴贸易业态去年进出门贸易额不降反升,成为稳外贸重要力量。
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家进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1.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2.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2.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1%。2022年12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771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21607亿元,下降0.5%;进口16106亿元,增长2.2%。
2023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8%。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一季度的4.8%加快1个百分点。2023年前4月,出口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进口5.56万亿元,同比增长0.02%。海关月度调查显示,2023年出口订单增加的企业比例已经连续4个月提升。从贸易方式看,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5.4%。从出口产品看,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出口总值的57.9%。从外贸主体看,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五成。从贸易伙伴看,前4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为2.09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三)我国进出口总额情况
从进出口总额走势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长率呈波动上升的总趋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7万亿美元;2023年前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43万亿美元,是我国加入WTO前的10倍以上,在此期间自贸区、跨境电商口岸、市内免税店等各项深化开放举措相继推出。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
表1 2012-2023年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表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三、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一)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背景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提出要“以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搭平台、建机制、促合作,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让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2023年4月,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强调,要壮大口岸经济,找准口岸定位,做强口岸产业,提升交通物流水平,使口岸真正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二)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云南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19个沿边农场,878个行政村,373个抵边一线行政村(社区),5类开放型园区,具有发展口岸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图1:云南口岸分布图
注:图来源于网络
截至2022年底,云南共有21个一类口岸(航空口岸4个、水运口岸3个、陆路口岸14个),占全国313个口岸的6.7%,排全国第4位。在全省19个边境陆路口岸中,对越口岸6个:河口(铁路)、河口(公路)、金水河、都龙、天保为一类口岸,田蓬为二类口岸;对老口岸2个:磨憨、勐康均为一类口岸;对缅口岸11个:畹町、瑞丽、清水河、打洛、腾冲猴桥为一类口岸,南伞、章凤、孟连、沧源、盈江、片马为二类口岸。
表2:云南一类口岸名单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表3:云南省各类口岸统计表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表4:云南国家级口岸发展定位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2023年一季度,全省口岸外贸进出口货运量1137.7万吨,增长68.8%,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590.6亿元,增长5.8%。云南省个别口岸近期外贸进出口情况如下:
瑞丽口岸:2023年一季度,瑞丽口岸出入境旅客流量已连续攀升至平均每天5000余人次,累计出入境旅客已经超过23.86万人次、车辆4.79万余辆次;
磨憨口岸:截至2022年12月19日,磨憨铁路站累计完成出入境货物运输221万吨。2022年5月,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2022年下半年,磨憨镇已签约22个项目,投资额超500亿元。2023年前两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05亿元,同比增长21%,探索出了一条口岸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子;
勐腊口岸:2023年前两个月,勐腊海关监管进出境货物248.1万吨,同比增长69.3%,进出口贸易额88.5亿元,增长14.9%;
河口口岸:河口口岸在2023年第一季度,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累计验放出入境车辆4.2万辆次,同比增长49.6%,出入境人员5.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79.8%,货运量61万余吨,同比增长66.2%;
天保口岸:2023年1至2月,天保口岸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亿元以上,货运量5万吨。
(三)云南省专项债对口岸经济的支撑情况
地方债对口岸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几年,云南省不断大家对口岸的投资建设,地方专债的投入不断加强,起到了稳定口岸经济增长,拉动口岸需求,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20年-2022年云南发债项目中,经济口岸项目共有16个,共计发债金额29.78亿元,用作资本金15亿元;其中2020年发债项目6个,国家级口岸发债项目有3个,共计发债金额8亿元;2021年口岸发债项目有8个,国家口岸发债项目有3个,共计发债金额9.04亿元;2022年口岸发债项目共计2个,国家级口岸发债项目1个,发债金额3亿元。
表5 云南口岸发债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专债信息网
(四)云南省边境口岸进出口情况分析
据海关统计,2022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3342.3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6.3%。一般贸易占比超7成,加工贸易增速较快。2022年,云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371.3亿元,增长3.1%,占云南省进出口总值的70.9%。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13.2亿元,增长45.9%,占云南省进出口总值的12.4%。2022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50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出口总额241.39亿美元,下降11.7%;进口总额259.03亿美元,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直接投资7.01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76亿美元,增长14.8%。
表6 2012-2022年云南进口额统计表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表7 2012-2022年云南出口额增速统计表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四、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计划
202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中指出: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前提下,单列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50亿元以上,支持磨憨、瑞丽、河口等沿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省级财政分别安排5亿元、2亿元、2亿元,用于支持磨憨、瑞丽、河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预算内资金安排5亿元,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城市高标准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支持在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基础上,按规定实行民族自治地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在磨憨、瑞丽、河口等口岸设立免税店。支持边民互市发展,边民按规定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天价值在8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免征相关进口税收。省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推进智慧口岸提标升级。加大口岸“运抵直通”模式复制推广,落实属地查检“绿色通道”,持续开展通关业务改革。
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促进外资外贸加快发展。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化《云南省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办法》,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奖励标准,加大奖励力度。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支持外商投资,促进边境贸易、跨境贸易转型升级。落实好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等政策。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优化稳外贸进出口奖励政策。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引力度,综合评估服务企业数量、培训人数、实现效益等因素,给予每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企业投入运营满1年以上的公共海外仓,按仓储面积、服务企业数量等因素给予贴息支持和不超过300万元的仓储设备投入资金支持。二是加快提升中老铁路沿线发展能级。省级财政安排5亿元,对在云南省内铁路货运场站集结和分拨、经中老铁路发送和到达的跨境货物运输予以补助。继续落实“公转铁”补贴政策。动态调整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目标和项目库,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5亿元,支持沿线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云南省长王予波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云南要实施口岸建设行动,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枢纽型口岸。加快口岸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境内外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入园发展,推进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发展特色化、品牌化服务经济,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五、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问题和举措
(一)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问题
一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云南大部分口岸属边境陆路口岸,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口岸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工艺不配套、陈旧老化问题严重,边境口岸公路、铁路等级较低,导致口岸的过货能力低;境内境外的交通衔接不通畅,通关速度慢、效率低;边境口岸的堆场、货场规模小,占地面积有限,缺少大型验货场和监管货仓场所,相应通关、报关、报检的设施落后,导致出通关费用高、时间长、拥堵现象严重,难以实现高效率的通关。
二是口岸通关效率难以满足口岸现代化需求。云南口岸及通道众多,通道管理法规缺位,开放与监管无法可依,监管力度有待提升,境外口岸不合理收费现象仍然存在。通关效率口岸信息不对称,货场信息建设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体系,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口岸通关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口岸查验设施、口岸道路设施、口岸办公设施等缺乏均影响了口岸通关效率。
三是口岸发展不均衡。云南口岸数量多,规模小,运行效率低且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难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边境口岸数量多,有限的建设资金分摊后就显得较少,除了瑞丽、河口、磨憨等边境口岸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他边境口岸规模相对较小。且由于不同的边境口岸分布在不同的县(市),各边境口岸间各自为政、竞相投资,努力争夺市场和腹地资源,导致很多口岸功能相同、重叠,没有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边境口岸经济群,导致整体边境口岸经济效益下降,也极易形成载体城市的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影响边境口岸经济有序、合理发展。
四是边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云南边境线漫长,通道密集,且毗邻“金三角”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因素复杂,给云南边境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缅甸北部的民族地方武装尚未得到合理解决,武装冲突时常爆发,对口岸附近的正常贸易乃至生活造成影响,如2011年10月发生的“湄公河惨案”、2013年初中缅边境的“克钦邦冲突”;中越历史遗留问题是中越口岸外贸发展的重要阻碍,而潜在的中越南海争端问题更是使得中越关系日益紧张,这都给云南边境口岸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
(二)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举措
一是加大口岸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加大对边境地区口岸发展和建设资金的支持,对标云南口岸重要性评价指标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补足口岸承载能力不足、通关效率低等短板。大力推进铁路口岸建设、拓展水运口岸、稳步发展航空口岸,加快推进“一口岸多通道”试点,整合口岸建设管理资源和口岸查验部门人力资源,将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通道纳入县域行政区(片区)有关口岸范围,享受口岸开放的有关政策,实现区域内口岸及通道的规范、有效监管。不断完善口岸功能,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新一代移动等技术,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开发物流和特殊监管区管理系统,实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电子口岸互联互通。
二是加快建设口岸城市。加强口岸城市功能布局与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沿边城市体系,完善城市贸易与经济功能。通过建立功能分区和调整产业布局等方式,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区、边境加工区、商贸交流区及物流仓储区等,在合作开发、资金融通、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一批服务型机构,给予贸易企业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提供硬件及政策支持。完善口岸城市和腹地城市之间的通道建设,改善现有口岸、边境城市和腹地城市路网建设,提升公路等级与层次,以灵活的进出口、通关、结算、物流等贸易政策促进“岸城融合”。加强边境地区区域建设的制度供给,引导产业链、价值链向边境地区转移,促进产业聚集,以口岸经济的集聚效应拉动城镇化进程。
三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口岸拥有不可复制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云南接壤国家中,缅甸盛产玉石、肉牛、林木,矿产等,越南、老挝有丰富的热带水果、农产品等,云南口岸发展玉石、农副产品等加工业有着先天优势,要加快发展边境加工产业。支持农产品绿色通关政策扩大缅老越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扩大检验检疫准入的农产品种类,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动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沿边口岸形成“集货、建园、聚产业”发展共识,建设集交易、展示、洽谈、资金结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易平台,促成进出口产品落地加工,推动轻工电子产品组装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聚集。
六、口岸经济相关政策描述汇总
表8 口岸相关政策梳理
注:信息来源于国家省(市)各级人民政府官网。
参考文献:
《浅议口岸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智慧口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市场存量增量需求持续》
《云南,口岸经济就这么干!》
《云南口岸经济》
《通关恢复后,云南如何发展口岸经济?》